时间:2023-07-29|浏览:191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截至目前,“挖矿”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已经历了多次升级转换,由最开始的CPU“挖矿”转变为GPU“挖矿”,再由FPGA“挖矿”发展到ASIC“挖矿”。同时,由于矿机数目与规模增加,“挖矿”的危害也愈发明显。
矿机设备的发展历程:
- CPU“挖矿”(2008~2009年)
2008年11月,比特币的开发者Satoshi Nakamoto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2009年1月3日,他进行了首次“挖矿”,使用CPU获得了比特币。在这个时期,市场上主要使用的矿机是CPU矿机。
- GPU、FPGA“挖矿”(2010~2012年)
2010~2012年,由于比特币的需求增加,矿工开始使用GPU进行“挖矿”,因为GPU在哈希算法方面的性能更优。同时,FPGA但并没有普及开来。
- ASIC“挖矿”(2012年至今)
随着比特币的价值上涨和矿工数量的增加,ASIC矿机作为专门为“挖矿”设计的集成电路设备出现。ASIC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其“挖矿”算力远高于CPU和GPU。
“挖矿”模式的升级转变:
在比特币兴起初期,个体计算机的CPU和GPU都可以用于“挖矿”。然而随着矿工数量的增加,个体矿工挖到比特币的概率变得很低,矿池开始崭露头角。矿池将全球的矿工和矿场联结在一起,通过合作“挖矿”提高成功率。同时,云“挖矿”也逐渐成为某些矿工的选择,通过租用计算能力来进行“挖矿”。
“挖矿”的危害:
虚拟货币“挖矿”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撑,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产生负面影响;“挖矿”也可能成为洗钱和非法资产转移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此外,“挖矿”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对系统和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以上是关于虚拟货币“挖矿”的一些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