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浏览:186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刘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全球范围内蔓延,深刻改变了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回顾2020年上半年,我国经历了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震荡,原油市场甚至出现了负油价。全球多国央行包括美联储等都大幅降低了利率,重启了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流动性支持工具。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6月的预测中将今年全球经济的萎缩幅度从之前的-3%调整为-4.9%,显示更加悲观的预期。全球数字货币的落地仍处于初级阶段。逆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已成为中长期的战略,中美脱钩的风险也有所上升。
针对严峻的现实形势,刘珺分享了他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金融中心建设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三个观点。
首先,主权货币国际化的锚点是综合国力。主权货币能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媒介,取决于国家的信用背书。如果货币只在一个国家的边界内使用和流通,那么上述结论基本成立。货币的基本属性是国家的利益,不论国际货币体系的设计如何,主锚货币的话语权都取决于主权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经典的货币国际化理论面临实践的挑战。新形态的货币出现反映了传统金融的短板,如货币超发和金融抑制等问题。新形态货币的目标不仅是“脱媒”,更要建立起去中心化和去媒介的新型货币。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进步,也改变了货币信任机制。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由主权货币组成,还将是数字货币与主权货币共同生存、相互交织的新格局。人民币国际化的2.0版必然将包含数字货币的元素。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同时考虑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变革。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广度、深度和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需要融入数字化思维。其次,金融科技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包括颠覆和建设两方面的影响。另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国际化战略的动态调整中从主权货币和数字货币两个维度出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多元市场参与者的培育和引进,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保证。此外,国际货币体系需要货币监管的国际协调机制,监管科技的不断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小链财经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