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的
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已被列入淘汰类产业。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他们通过审议决定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归入淘汰类,具体分类为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从2005年开始发布的,将各产业划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类。淘汰类主要针对不符合法律法规、没有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虚拟货币是指非官方统一发行的虚拟货币,
比特币、莱特币和狗狗币等是目前互联网上主要的虚拟货币。而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算力来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近年来,一些个人和企业以发展
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为名,规模化进行虚拟货币挖矿。然而,挖矿活动占用大量能源并产生高额碳排放,这与我国力争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决策相违背。此外,一些挖矿企业以“大数据、区块链项目、超算中心”等名义骗取地方政府支持,浪费公共资源。此外,虚拟货币挖矿带来的非法交易和炒作也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成为洗钱、逃税和恐怖融资的非法通道。因此,整治虚拟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势在必行。国家监管部门一直在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加强监管,早在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就发布了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挖矿项目,并加快退出存量项目。随着监管加码,全国各地纷纷采取行动,清理虚拟货币挖矿项目。虽然国内规模化挖矿已被全面禁止,但个人挖矿行为仍然存在。预计在后续监管中,虚拟货币挖矿将继续受到高压态势的监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要打击挖矿活动,但要区分区块链技术本身,应采取链币分离的监管方式。中国在大数据和应用场景方面有优势,在未来的监管中应注重明确各方责任,完善大数据治理体系。
热点:挖矿 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