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浏览:7651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1. 区块链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区块链具有系统分散运行、第三方信任、系统集体维护、数据篡改、交易可追溯性等传统技术体系所没有的特点。
首先,分散化。区块链数据的存储、传输和验证过程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整个网络是由许多节点组成的端到端网络。没有集中的设备和管理机构。任何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第二,信任。在区块链系统中,所有节点都可以通过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无需第三方认证即可交易。也就是说,区块链系统的运行过程没有第三方的信任担保,只依赖于每个人的认可和认证。在第三方信任的情况下,实现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第三,集体维护。区块链系统中的数据由整个系统中所有具有会计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任何节点的损坏或损失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区块链系统没有管理中心等机构,集体维护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系统稳定性。
第四,数据不能被篡改或伪造。区块链系统上的数据不能被篡改或伪造。一旦数据被篡改或伪造,就可以通过上述哈希函数立即在技术上找到。同时,这也破坏了整个数据网络的一致性。这种数据篡改不会得到其他节点的认可,也会失去每个人的认可,从而使篡改无效。换句话说,区块链系统中个别节点的数据修改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系统中达到一定限度的节点数据同步修改。
第五,可追溯性。区块链系统的数据是可追溯的。我们可以通过密码学方法从任何时间节点与相邻的两个块串联,并在区块链链的帮助下反向寻找这些数据的过去和现在。
2. 区块链的去信任 信任是什么?
严格地说,区块链的去信任是去第三方信任,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不需要第三方信任认可的信任。在其他系统中,不认识的双方基本上不可能直接建立信任关系。只有通过双方信任的第三方信任认可,才能建立有限程度的信任。此外,这种信任将随着双方对第三方信任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并随着第三方信任链长度的增加而逐渐衰减。
通过技术手段和机制设计,区块链系统实现了业务交流中点到点信任关系的建立。这种信任体现在两个阶段,即对以链上数据为代表的过去历史行为真实性的信任,以及对未来规则和机制约束的未来行为的信任。
第一阶段是对链上数据所代表的历史行为的真实性的信任。也就是说,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链上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历史行为的真实性的信任。
区块链通过不对称密码实现区块链系统中每个人的身份认证;通过时间戳和哈希函数,确保区块链上数据不被篡改和伪造;通过其他节点识别区块中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链上数据的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确保链上数据难以被少数人篡改和伪造。
这在以往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可能需要N只有大家信任的第三方的共同证明,陌生人才能相信某种行为确实发生了。
第二阶段是对以规则和机制为约束的未来行为的信任。区块链1.0中,主要是对代码为表征的机制的信任,在区块链2.在0中,它进化为对代码所表示的智能合约的信任。信任机制和智能合约的前提是规则和代码是开放的。同时,允许代码本地化编译和操作,不得篡改。但关键是机制和智能合约应具有强制执行力,代码应与业务绑定。
区块链系统不能实现对行为主体的信任,也不能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对行为主体的信任评估或信用评估。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数字世界中,我们都根据历史行为和当前事件的属性来判断当前事件中行为主体的可信度。这种信任是对行为主体的综合信任评估。区块链实现的是基于区块链承载的业务场景的单一维度的信任,对记录在案的历史行为的信任,对基于规则和机制的未来行为的信任,以及对特定领域特定行为的信任。同时,区块链实现的信任只包括两个指标:可信度和不可信度,而行为主体的信用评价是一个连续的可测量指标,而不是单一的全部信任或全部不信任。
3.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什么?
区块链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分散化。经过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没有完全的无中心状态或完全的集中状态。
区块链基于数据的整个网络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可以重构不同业务主体之间的业务关系,然后优化系统业务流程。因此,必须删除原集中环境中的一些集中环节,特别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原始数据中心。然而,一些集中环节,即业务流程中的一些关键业务节点,如金融系统的监督和风险控制,必须在现实生活和区块链环境中保留,不能随意放弃。
区块链去中心的第一个层次是基于数据占有。区块链系统应删除原系统中的数据中心或数据管理中心;第二个层次是业务流程层面。在实现数据共享和重建业务流程后,也应删除不再需要的原始集中业务链接和业务节点。
区块链的分散化与基于业务发展需要的技术和管理的指导、规范和治理并不矛盾。两者都是在新的技术结构和新的业务结构上进一步提高效率,使区块链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