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浏览:183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中国在去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双碳”战略目标。毫无疑问,将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解耦,推动社会向着更可持续转型,将关乎人类近中期的生存。能源转型之外,商业模式和消费者生活方式如何更具可持续性,公共政策和金融体系如何应对气候风险,这些都是尚未解答的巨大挑战。
7月26日,罗汉堂成立三周年系列活动——前沿对话第六期“寻找通往碳中和的数字之路”于云端举办。活动汇聚了包括6位诺奖得主在内的近60位国际一流学者专家、核心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军人,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正在发生的数字经济革命,解决气候变化和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各位学者专家均认同政府将扮演无法替代的角色,加强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因“休克疗法”引发争议的著名经济学家杰佛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目前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中心主任,且连续三届担当联合国秘书长顾问。对话中他表示,政府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与迫在眉睫的脱碳目标,应加强监管意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确保碳排量实现净零,且不再为化石燃料提供补贴,以实现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净零碳排放。他认可中国的双碳方面的努力,但认为为实现全球目标中国有必要更早实现碳中和。
在具体可实施的财政政策上,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教授哈里森·洪(Harrison Hong)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强调了碳排放税的重要性,然而通过碳税给金融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施压,控制全球变暖,效果却不太成功。因此哈里森·洪提出,更重要的是可持续投资策略。例如2050年前,富有的家庭、机构只能投资承诺了净零排放的公司。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史蒂夫·塔德利斯(Steve Tadelis)提醒我们:要关注碳中和过程中的公平问题,特别是“绿政”对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带来的经济冲击,需要政府政策扶持。
各国中央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近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场零碳战役中,央行承担着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职责。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帕特里克·博尔顿(Patrick Bolton)认为,央行能对未来的金融风险提供有效的压力测试,推出宏观审慎政策。
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Hansen)则表示了谨慎的态度,强调了气候变化建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他在今年6月的论文中提出,在碳中和道路上,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重要性大。并指出了央行过度参与可能存在的三个风险:首先,尚不成熟的碳中和路径模型分析及政策实施一旦未达成预定目标,将会损害央行的公信力,影响央行在未来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其次,在
热点: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