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浏览:211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近日,某虚拟币交易平台研发人员在社交平台上发问:入职了一家区块链公司一周后才得知,工资不是人民币,而是通过稳定币发放,是否需要选择离职?
一家虚拟币交易平台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国内仍未对虚拟币征税,员工接受工资以虚拟币形式发放,再通过虚拟币交易平台将其变现,就可以避税。”
然而,经过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这条看似合理避税之路,实则充满风险。
**发生劳动争议时不被认可为收入**
“25000元工资中15000元通过发稳定币来避税,我是不是得跑路了?”“面试了一家做虚拟币交易的平台,公司表示为了避税,工资发虚拟币,如果担心价值波动,可以收到虚拟币后再(通过虚拟币交易平台)兑换成人民币。靠谱吗?”日前,多位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问。
记者与上述用户了解得知,普遍担忧为社会保险费与公积金缴存问题,与工资流水和实际不符影响跳槽后洽谈薪资问题。
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认为,公司用实物(产品)或期权激励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是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区块链处于初始阶段,更需要相对刺激创新的手段来凝聚人才,因此,以公司的区块链产品为激励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
“但各类代币价格波动可以说是瞬息万变,这种激励是否有效,能否成为员工的可以期待的收入来源,也值得怀疑。另外,区块链公司的前景也不稳定,多数投资也只是为社会创造一些短暂的就业机会和悲壮的创业故事罢了。”唐大杰补充道。
那么,虚拟币代替人民币发工资是否有法律风险?
唐大杰表示,首先取决于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是否约定了现金收入和公司产品两个部分,也即员工是否认可以公司产品公司坚持以公司产品发放工资,那就涉嫌合同违约,员工可以追讨工资收入,税务部门也可以据此追缴个人所得税。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相关案件判例显示以token(注:token是虚拟币,也翻译成代币)发放的工资并未计算入法院支持的工资标准里。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烽指出,对劳动者来说,风险主要来自工资未列入应税项目,以及在将数字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中存在的一些交易风险,以及可能被反洗钱调查的风险;另外在劳动争议及其他相关权益争议中,在涉及对劳动者收入确认,可能存在无法被认定为收入的风险。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案例显示,今年7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曾就某区块链公司与员工的劳动争议案进行判决。员工被区块链公司拖欠工资,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表示其每月工资是36800元,并提交证据入职邀请邮件及邮件公证书,内容显示其基本工资为35000元+0.04%token/月。但区块链公司股东表示员工工资仅为扣除社会保险费、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及个税后打卡发放的10000元,未认可10000元工资以外部分。
**变相“割韭菜”逃税风险存在**
一位曾被公司询问是否接受发代币工资的币圈从业者告诉记者,工资采用虚拟币发放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公司发放虚拟币代替人民币,可以按照最低缴存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费。另一方面,有些从事虚拟币相关业务的公司发行公司自己的token,这些代币还没有上虚拟币交易平台,处于锁仓状态无法买卖,员工也无法预料其上架虚拟币交易平台后能否顺利变现,这也是公司变相地对员工“割韭菜”。如果公司跑路,那其发行的代币与空气无异。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提到,代币或“虚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