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浏览:184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日前,北京长江新世纪联合火链科技,打造出版业首个NFT,定价19.9元,限量8888份的数字藏品,上线仅20秒就宣告售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携首款名为《天下妈祖》(盲盒)的数字藏品共6000份,上线即销售一空。
今(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成都时代出版社、《收获》杂志等也纷纷入局NFT,推出数字藏品。然而,当文学进军NFT,是否也意味着未来读书新模式?纸页上的文字变成数字藏品,文学的胜算有多大?
拥抱数字市场,文学数字藏品兴起
就目前看来,数字藏品已经在全国文学行列兴起。仅“世界读书日”这天,就有三款通过线上发售。
今日上午十点,在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了《弈藏》数字收藏品,共3000份,每份59.9元。该数字藏品甄选我国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围棋对局记录——《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的围棋古谱为蓝本,在区块链上拥有唯一标识、权属信息。藏品分3款:传奇款、稀有款和普通款,数量分别为10枚、60枚、2930枚,共3000枚,每一枚都对应实体书籍权益。
此外,新华文轩旗下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于今日在阿里拍卖重磅发布全国首个区块链图书融合出版发行项目——“数字藏书”。首发作品包括阿来的《瞻对》、马识途的《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刘心武的《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等著作。
在上海,文学杂志《收获》则玩出了游戏的意味。今日上午,《收获》推出首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无界”。该数字藏品盲盒中邀请了梁晓声、刘亮程、李敬泽、毕飞宇、郝景芳、蒋方舟等八位作家,每位作家都发行两款数字藏品:一是静态数字藏品——一张图片,上面有经过创新设计的书封以及作者手写签名,装入盲盒里,供读者“开盲”收集;二是动态数字藏品,此为一个视频,在静态图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原声音频与视频特效,供合成活动使用。每个盲盒能随机开出一个作家的静态数字藏品。
八位作家代表作(部分)
从以上三款文学类数字藏品发布情况中,不难看处,无论是直观的围棋古谱,亦或是充满游戏趣味的盲盒,都体现了文学行列的积极拥抱数字市场的态度,同时也为相对疲乏的文学行列带来了新鲜的兴奋感。
试水数字市场,内容依然是核心
此前,长江新世纪限量8888份的数字藏品上线仅20秒就宣告售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6000份数字藏品也是上线即销售一空。
“贰拾年•光阴的故事”
“15万人同时涌入,服务器那一瞬间都崩了。”回忆起“贰拾年•光阴的故事”的销售盛况,长江新世纪公司副总经理齐玲认为,达到这一“盛况”的原因与营销密不可分,为了此次发行,他们充分调动自身媒体矩阵扩大活动影响力,并借助合作伙伴的社群、数字藏品爱好者平台进行推广。齐玲认为,“在绝大多数读者已习惯利用新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背景下,出版人默守陈规,继续以前工业时代的做法,是没有前途的。”
《收获》app运营总监、里程文学院执行院长走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文学中,尤其是纯文学依然有些小众,而发行数字藏品的目的,还是为了宣传好的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在数字藏家圈,通过开盲盒、集齐兑换这样的游戏形式,引起大家对作家、作品的兴趣,从而真正走近文学。”
成都时代出版社董事长达海表示,他们希望能通过《弈藏》数字收藏品这一次尝试,走出出版社转型的第一步,“出版社若仅依靠线下书店、线上电商,很难继续顺利走下去。”达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90后、0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未来一定会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互联网吸取他们所需要的图书内容,“我大胆猜测,除了青少年、少儿类的图书或许还能延续很长的时间,其他类型的书籍或许以后会往收藏品类发展。”达海说,未来的阅读习惯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而出版社目前通过数字藏品走出的第一步,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
“数字化并不是未来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达海说,就图书板块而言,无论现在、未来会通过哪种平台、渠道展示,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内容,区别仅仅在于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而已。但是为了能够与读者搭建起更顺畅的沟通桥梁,他们依然会进行数字化阅读的尝试。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编辑蒋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