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浏览:175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发布数据,显示5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89万亿元,同比增加了392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同比多增了8399亿元。这一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量均超过预期。在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了10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2.4万亿元。
分析师指出,金融数据的上行是疫情缓解和稳增长政策发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从融资结构看,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表现强势,而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则延续少增,说明实体经济内生融资需求依然较弱。
据央行数据显示,5月新增企业贷款1.53万亿元,同比增加了72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了2642亿元,同比多增了32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了5551亿元,同比少增了977亿元,环比多增了289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了7129亿元,同比多增了5591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疫情形势逐步缓解的背景下,实体经济融资意愿有所回暖,但值得关注的是,企业融资仍然主要以短期资金为主,“以票充贷”现象突出,资金需求用于短期纾困的特征明显。
梁斯同时表示,虽然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继续少增,但降幅较4月明显收窄,说明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正在逐步转暖。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也表示,5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差不多是4月增量的两倍,说明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处于信心回稳阶段。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是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更倾向于向企业发放风险较小的短期贷款或通过票据来满足监管要求。他还指出,近期监管层加大力度推动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而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也是以短期为主,因此短贷表现较好。
居民部门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少增3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同比多增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同比少增3379亿元。
梁斯表示,短期贷款小幅多增显示居民消费需求有所恢复,而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近3400亿元,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仍不明显。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和成交套数分别为921.11万平方米和8.72万套,同比分别下降了48.26%和47.21%,尽管降幅较4月有所收窄,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王青也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少增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楼市依然低迷。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缓和,居民消费、经营活动有所恢复,加之监管层要求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5月居民短贷同比小幅多增,表明当前居民消费在恢复,但修复力度偏弱。
对于社融增量大幅回升,分析师表示,主要是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两项拉动。
5月社融口径信贷新增1.82万亿元,与信贷增量基本持平。政府债券方面,由于财政部要求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5月专项债发行节奏再度加快,单月增量大幅提升至1.06万亿元,同比多增了3899亿元。截至5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为2020年7月以来最高,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
梁斯认为,M2同比增速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信贷投放加快带动存款数额明显多增,二是财政存款增幅下降。他解释称,在信贷加速投放的背景下,5月新增企业存款达1.1万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减少1240亿元,这对M2带来了明显支撑。“此外,5月份财政存款增加5592亿元,同比少增了3365亿元。由于财政存款和M2为反向关系,财政存款增幅下降也对M2带来了一定支撑。”他说。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取向,银行将通过适度放松地产和基建领域的信贷额度、下调贷款利率等方式来提振各类信贷需求,进而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动能转强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