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x

为什么巨头无法完成Web3的产品?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2-03-07|浏览:7106

欧易

欧易(OKX)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web3 出生在大众,也应该为大众服务。DeFi 的成熟,DeFi 对大众的门槛却越来越高,离大众也越来越远。更加成熟的 DeFi 2021年 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再次爆发。相反, 更接近玩家gamefi、NFT、meme 等,带来了这一轮牛市。
区块链的底层逻辑是包容性,是基于代码的公平性,公众是主角。web3 浪潮实际上是由草根自下而上推动的运动,构建 web3 产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应离开公众。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之一是生产关系的重塑和优化,而不是产品力驱动。web3 的核心从来不是技术、算法,更不是产品力,而是 Token 生产关系的变化和所有权的转移是人文关怀的迫切使命。Token 机制将价值和控制权低于用户「Builder」,让参与者共同构建「无需许可」「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世界。这就是为什么 web2 大厂,很难做出 Uniswap/Axie/Opensea 这样的产品。因为这些协议的背后不是产品力,而是植根于 web3 文化所驱动的产品,并且是在一轮又一轮的艰难之中坚守出来的产品。
当我们回答为什么 web2 巨头做不到 web3 的优秀产品,我想「信仰」最大的原因「信仰」不是抽象的表达,它是通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对 web3 文化的自豪感、参与感和兴奋感是一种特定的感官表达。向没有银行账户的同事和同行发放 cryoto 薪酬时,这种自豪感是具体的,因为我们知道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通宵完成 task东南亚 gamefi 用户发放$5 空投时,这种与东南亚玩家的连接是具体的,因为我们知道$5 可能是他们生活的支柱;使用 crypto 去买艺术家 NFT 这种满足是具体的,因为我们知道这可能是受疫情影响的艺术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正是因为「信仰」使命感使我们 holder 加密价格下跌90% 然后下跌90% 「build」。
新一代基础设施背景下 web3 产品力:自由服务大众
相比于 web2 基础设施,web3 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背景。如果前者是电力和网络,后者的基础设施是新生产关系下的数据和资本流动性:
在数据层面,区块链的数据是开放和共享的。它不再是 web2 那种有限的 API 访问,但这些数据可以连接到任何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在资本流动性方面, DEX 建设的基础设施也非常成熟,所有场景都可以共享 DEX 流动性有助于完成交易。与此同时, DEX 资产定价权的扩大也迫使更多的做市资金进入 DEX 网络带宽加深了流动性。
在这样的基础设施背景下,少数人可以完成一个项目(DeFi/NFT/MeMe) 的结构和 Token 发行将向公众下放构建网络的权力。
以 web2 以证券交易平台为例,需要考虑黑客风险、政策风险、用户信任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包括匹配系统/运维/服务器等。门槛的限制使得交易平台只能由巨头参与。但是如果你建立一个聚合 DEX,不需要考虑这些成本,只需要专注于服务用户,不断优化不同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所以 web3 新基础设施带来的新产品形式思维,其核心是对生产关系的思考。当我们谈论 tokenomic 当它非常重要时,它表达了生产关系的重塑:因为 Token 建立了一个自营销网络,并投身于 Holder 自发传播「产品」。提到 web3 的「共识为王」当时是生产关系重塑后的 web2 的「流量为王」,与产品力驱动的流量相比,web3 更注重共识驱动的流量。

DeFi 需要新的叙事点:构建场景金融
web3 必不可少的一环是 DeFi 产品,DeFi 已经很久没有协议和平台为大规模用户服务了。DeFi 背后的基础设施数据和流动性日益成熟。下一个趋势是什么?如何为万亿美元的资产服务,让 DeFi 数亿 crypto 用户接受和日常使用?
如果指微信和淘宝给移动支付带来的金融普惠, DeFi 下一个趋势也应该是基于场景的金融服务。如何使 DeFi 触手可及,方便用户在场景端使用 DeFi 是下一个趋势应该更加关注的目标。
在下一阶段DeFi 产品的口号和使命应尽可能简单易懂,就像 MetaDEX 的使命:DeFi at your fingertip,the next genration of Web 3.
目前聚合平台 DeFi 的主要方向,如 zapper 和 zerion,例如,信息聚合平台 dex.guru,但他们的日均 PV 也才 4-6 万,从这些平台到交易用户,转化率分别为 0.087%,0.076%,0.042%. [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pensea 场景中的日均 PV 接近 3000万 ,其中第一次访问 metamask.io 用户约占 50% 。从数据上猜测,Opensea 用户接近 50% web2。
很难想象两者之间的量级差距。他们之间的 gap 是怎么造成的?如果目前 DeFi 产品创新是 zerion/zapper/dexguru 做内卷式的竞争,或者与他们服务一样的用户群体,其意义何在?

为什么巨头无法完成Web3的产品?原因是什么?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 Axie 上链的 katanna,其 Axie 交易量为 katanta 最高时间一度超过 Binance 交易量。
不难看出:
zapper/zerion/dex.guru 服务 DeFi 群体是一个非常小的内卷场景,转化率低。
OpenSea 广大流量池可以使 DeFi 产品的服务用户扩数量级。
kanata 协议说明 DeFi 产品应该依靠场景,而不是独立做 DeFi 平台。
Opensea 场景其实就像 web3 淘宝,让大量 web2 用户第一次使用钱包。与目前没有方向的社交场景相比,游戏必须是下一个趋势明确的场景。一方面,游戏的开放经济系统可以通过 web3 土壤有机会成为这个系统「永恒」且「不可侵犯」;另一方面,游戏用户比 NFT 用户覆盖的用户规模更大、更深远,价值更高。与 相比NFT 的收藏属性,游戏更多的是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很多用户通过游戏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MetaDEX: 让 DeFi 触手可及
基于此,MetaDEX 算法团队试图寻找 DeFi 产品设计的理念和使命。Binance、Uniswap、Pancakeswap 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沃尔玛超市、大平台、沃尔玛类型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为了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产品应该尽可能 DeFi 带到场景端,可以方便用户和开发者在每个场景端触摸 DeFi,通过 7-11 完成 便利店的方式web3 的「金融普惠」使命。
Arche Network 在玩家页面提供 swap 服务 (powerd by MetaDEX)
目前提出的「DeFi as a service」概念更多的是基于自己平台提供的 DeFi 服务,这仍然是平台内卷的逻辑。更重要的是, DeFi 作为 SaaS 系统,服务更多 web2 场景,就像 web2 时代的数字化赋能了实体业务, web3 时代的金融化对场景赋能。
提到让 DeFi 触手可及时,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面向用户的场景金融, DeFi 基础设施带到每个场景端,让场景匹配 DeFi 功能,而不是建立新的创新 DeFi 平台。比如在 web2 场景,集成信用卡相关组件功能; web3 交易网页场景,集成跨链功能。
在游戏场景中,MetaDEX 发布了一个小额交易算法框架 [4],致力于为游戏场景提供服务,让游戏玩家一键完成交易。同时,创新 AMM 提高做市商的资金利用率。
第二层是面向场景方的 SDK 调用,web3 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公共链的发展离不开 web3js 数据库。同样,在推进场景金融建设时,也需要不断沉淀组件 SDK 通用能力。使第三方场景方便自由调用 sdk,不需要理解 web3 底层可一键调用 DeFi 功能,为用户服务。

热点:metamask.io NFT 信用卡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 数据 金融 钱包

« 上一条| 下一条 »
区块链交流群
数藏交流群
区块链币圈-全球区块链数字货币行情、比特币虚拟货币资讯,狗狗币以太坊环保币柚子币莱特币瑞波币等加密数字货币价格非交易行情查询,金色财经巴比特范非小号快讯平台。
趣开心资讯 peipeiwa.cn ©2020-2024版权所有 桂ICP备19010284号-1